责编:陈凯欣
2025-04-01
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是关系群众健康福祉的重要议题。如何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?怎样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就医需求?怎样培养一支扎根基层的医疗队伍?这些问题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探索。
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显著增强
跨省求医的现象明显减少
过去,十堰市太和医院副院长李龙倜代表发现,来自陕西山阳县的患者不得不长途跋涉来鄂就医。为了改善这一状况,太和医院与山阳县人民医院开展深度合作。
通过技术帮扶,山阳县人民医院肿瘤科已成功接诊400多名患者。当地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包括精准放疗在内的多种治疗方案。同时,两地建立了绿色转诊通道,疑难杂症可快速向上级医院转运,稳定期患者则能及时下转至基层医疗机构。
李龙倜代表认为,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需要从多个维度入手:一方面要推进医疗技术下沉,另一方面要优化资源配置,还要注重培养基层人才队伍。他建议建立市县两级的医疗协作网络,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。
中医药服务触角不断延伸
社区中医馆建设成效显著
近年来,社区中医馆建设取得了可喜进展。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韦小丽介绍,目前社区诊室已从过去只能开展6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,扩展到如今的12项。
在黎族村寨,村医队伍正在焕发新的活力。通过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,许多80后、90后的年轻人加入到了基层医疗工作者的行列中。目前已有近7500名大学生村医上岗服务。
韦小丽建议,在培训村医时要注重因地制宜,特别是在设备条件有限的情况下,提升检查诊断效率。同时,要完善村医待遇保障机制,让这些年轻医务工作者能够安心留在基层。
分级诊疗体系逐步完善
优质资源下沉效应显现
海南白沙县的实践表明,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直接关系到群众看病就医的便利性。过去要徒步几十里山路才能看上病的情况,如今已成为历史。
通过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,许多偏远地区结束了长期无村医的历史。年轻村医们不仅掌握了先进的医疗知识和技术,还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化诊疗设备。
专家指出,在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过程中,要注重上下联动,形成基层首诊、急慢分治、双向转诊的合理就医秩序。同时,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,提升服务能力。
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,需要持续投入和改革创新。随着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,基层医疗服务网络日益完善,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正在得到有效解决。